专家高端引领,你我共同成长
记鄞州区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作者: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 汪丹丹 德培小学 胡永强 发布时间:2016-11-04 来源:鄞州区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11月2日,风和日丽,天气宜人,在中学科学教研员陈国军老师和小学科学教研员李维老师的组织引领下,160多名中小学科学教师齐聚一堂,在古林镇中心小学开展第四次鄞州区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更良好地建立初中科学和小学科学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此次活动,由鄞州区教研室牵头指导,共有四个议程:1.中小学课堂教学展示;2.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观点交流;3.专家点评高端引领;4.教育局领导致辞。
上午,来自宋诏桥小学的许梦琳老师、古林中心小学的汪丹丹老师、鄞州外国语中学的鲍李洁老师、钟公庙中学的周慧娟老师,同课异构给老师们上演了精彩纷呈的四堂科学课:
许老师教学的小学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语言清晰,过渡自然,环节紧凑,材料丰富,课堂上关注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描述,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汪老师教学的初中科学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理念。
鲍老师执教的初中科学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用词科学严谨,声音抑扬顿挫,活动新颖丰富,任务单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周老师执教的小学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引导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材料准备丰富,关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下午,四位鄞州区中小学科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向参加活动的老师交流了关于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古林镇中学樊勇老师就如何做好中小学科学的承上启下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搞好初中科学教学,就必须分析和搞清中小学科学课程和教学的差异,做好两者的衔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田莘耕中学的许岗杰老师从中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理念,课程学习方式4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中小学科学的衔接要求。
宋诏桥小学的竺红波老师提出关注中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就必须从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出发,深读课标教材,了解教学目标,设计建构活动,提升思维意识,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金家漕小学的陈锡江老师通过身边真实的事例提出学习兴趣地培养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倡导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科技的真正价值。
接着,市初中科学教研员刘老师针对本次活动主题“中小学科学衔接”,从对比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给四堂科学课进行了高定位的点评,并谈论了自己的想法。1.备课时不仅要看教参,更要看课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小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振动”;中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于小学教学基础,重难点是声音传播的条件——依赖于介质以及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2.建议初中老师研读小学课标,主动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情况;建议小学老师对科学知识弱化处理,不需挖掘太深,注重习惯、规范操作和兴趣的培养,上课要有探究味。3.建议中小学老师互相体谅、互相学习,适当重视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监控,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小学科学需要专职、专业的老师教学。
最后,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屠主任对本次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好评,并向老师们提出了三点建议:1.做有心的人,站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教学;2.做有范的人,科学教学要严谨、规范、表达准确;3.做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老师,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
与以往三次活动不同,本次活动别出心裁的创设了新的课堂教学展示模式——小学教师教学中学课程,中学老师教学小学课程;更有名师、骨干教师观点交流和专家点评高端引领。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师都表示,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受益匪浅,小学老师要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为中学教学服务;中学老师更要站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夯实科学教学,继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2013年9月开始至今,鄞州区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成功举行了四次,每次活动,都是我们中小学科学教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中小学科学学习无疑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为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良好的发展,需要我们中小学科学教师共同努力,一起为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创建更多、更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