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教育简报》(2019年第2期,总第2期)作业改革、学校评估、舆情报送、规范进校园活动
作者:鄞州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9-11-11 来源:鄞州教育网 文字显示:[ 放大 | 缩小 ] 视力保护色:
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 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鄞州区努力打造区域基础教育品质示范区,以“减负提效”为导向,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认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重要作用,把提高作业质量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实现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两条腿”走路。
鄞州作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控制1作业总量,实施分层作业,“晚十点不作业”。
鄞州作业改革,逐步形成了“四分法”战略部署:一是“分段定量”,以班级学习中等生为参照,明确了各年级段学生的作业时长;二是“分类定性”,把作业分为练习巩固型作业(包括书面、阅读等),还有其他综合实践型、实验操作型、小组合作型作业;三是“分层定标”,根据学生差异设置一般基础层和拓展提高层两类作业,两类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四是“分人定责”,把研究作业、批改作业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家长作为配合者,监督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学生作为作业的主体。
鄞州作业改革,运用“三驾马车”同步推进:
一是行政推动:2014年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段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对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9月印发《关于义务段学校作息时间调整的通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2017年10月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在省内率先提出“晚十点不作业”的做法,并在实施一年后于2018年12月召开了全区中小学作业改革推进会,组织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研员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交流,听取基层、社会的意见,总结作业改革的经验和不足。
二是业务指导:明确由局基教科统筹,教研室牵头,教科、教装等部门配合实施作业改革的研究、指导、调查、评估等工作,通过组织作业改革的课题研究、研讨交流、案例评选、问卷调查,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指导。各学科教研员发动骨干教师,根据本地实际,精心设计编写了《学科能力达标丛书》,作业内容分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思维拓展三个层级,较好地体现了分层作业的要求,供学校教师有选择性地使用。
三是基层探索:积极引导基层学校大胆尝试、主动探索。如宋诏桥中学、鄞州实验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自助餐式作业,教师选集体编写,及时修订,效果明显,获省教研室肯定表扬,学校的做法在省教研室网站上作专门介绍。邱隘实验中学、鄞州外国语中学等学校编写了校本作业,体现分层要求,并在分层班级中有针对性使用,学生深厚欢迎。春晓中学在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拓展性作业的改革,创编了《学习导航》和专题作业,注重生活体验,社会调查。金家漕小学《语文作业本升值策略》、江东外国语小学《单元复习作业研究》、蓝青小学《小任务式教学回家作业新尝试》、宁波艺术实验学校《作业角色转换研究》四篇文章在2018年《浙江教育与研究》第八期上以“作业改革 鄞州行动”的标题作专题介绍,赢得了良好反响。
深入学校“问诊把脉” 助推区域教育健康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三个年”活动和“七大行动”统一部署,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提高整体办学水平,鄞州区教育局制定了《鄞州区学校发展性评价方案》,将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全部纳入发展性评价,并积极探索互联网+督导模式,深入学校“问诊把脉”,助推区域教育健康发展。
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主要分学校自评、科室评价、现场评估三个阶段。学校自评,根据一年度的工作情况在督导评估平台上传自评材料;科室评价,各科室根据学校自评材料和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网上打分;现场评估,评估专家深入学校进行对标评估。今年,现场评估工作于9月份全面铺开,幼儿园分成六组,由第三方组织省专家进行现场评估,为各个幼儿园的内涵发展把脉。中小学共分成10组,为期两个星期,由教育局组织区督学开展评估工作,促进中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每个评估组专家采用“听、看、访、查、评”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学校进行评价。各位专家听取学校(园)长介绍学校对发展性评价指标的落实情况、主要工作与办学特色;实地察看学校(园)环境、师生精神面貌、学校(园)硬件设施使用等情况;随机抽选师生代表座谈,既了解学校在师德建设、教师培训、教科研以及教师对学校(园)工作的整体评价等方面情况,也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师生关系等情况;对学校(园)准备的档案材料逐项进行检查、核实。经过全方位、多维视角的评估,专家组按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打分,同时向各校反馈评估意见,在肯定各校优点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建议,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优化教育工作举措 建立突发舆情报送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舆情处置、信息报送等工作,进一步规范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舆情处置、紧急敏感信息报送等工作,确保区委、区政府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鄞州区教育局经研究决定,优化工作实施流程,专设领导机构,下设专项工作小组,分别是重大网络舆情、突发紧急信息上报小组,信访、批示件紧急信息上报小组,信访接待工作小组和安全维稳小组。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在事发30分钟内通过电话和书面形式报送相关情况。涉事单位信息上报流程依次为:办公室、安体科,局分管领导,局主要领导,分管副区长,区两办、区政法委、市教育局。涉事单位有特别重要信息需要上报时,要马上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可以打电话也可以发信息,如局主要领导联系不上,依次联系局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安体科科长。
设立“三重门” 全面规范进校园活动
根据党中央、教育部关于基层减负和中小学生减负部署和要求,鄞州区教育局设立“三重门”管理机制,全面规范进校园活动。
第一重门,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单位)进校园活动的审核机制。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于每年7月和12月提前梳理进校园活动,并向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申报下学期的进校园活动,秘书组认定后发布进校园活动“清单”。学校每学期在“清单”中选择不超过5项进校园活动进行组织开展。
第二重门,建立系统内部门进校园活动的审核机制。教育局各科室及直属单位组织教育事项进校园活动,要提前一个月安排相关进校园计划,并提前一周向局领导报批同意。
第三重门,建立学校自主组织进校园活动审核机制。学校(幼儿园)自主组织的进校园活动,要广泛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并报经局相关业务科室同意再组织开展。